三明治攻击是什么?剖析DeFi中偷跑与夹击的致命套路

从交易池到区块序列:先来理解攻击的操作面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交易并非瞬时结算,而是先进入内存池(mempool),等待被打包进区块。攻击者通过监控mempool,发现一笔即将成交且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交易后,会发起“夹击”策略:先提交一笔提高价格的交易(前置交易,front-run),然后在目标交易执行后提交一笔利用价格回落的交易(后置交易,back-run)。这两笔交易把目标交易“夹”在中间,从而在买单造成的价格移动上赚取差价。

技术细节剖析:AMM、滑点与价格冲击如何被利用

去中心化交易常用的自动化做市商(AMM)按照恒定乘积(如Uniswap的x*y=k)或其他曲线定价。一次大额交易会改变池中资产的比例,进而推高或压低价格,称为价格冲击(price impact)。攻击者利用三点:

可见性:mempool 中的未决交易是公开的,任何节点或监控器都能看到。
优先度控制:通过提高交易费用(gas price 或者优先费)来争取矿工/验证者更高的排序优先权。
链上快速执行:使用高效策略与并行bot网络,在很短时延内完成三笔交易序列。

举例:用户A提交一个大额买单,会推高代币B价格。攻击者先提交一笔小买单,将价格提前抬高,然后待A的交易完成并进一步抬高后立即卖出,借此套取中间的价差利润。

MEV生态与夹击的参与者

夹击属于更广义的矿工可提取价值(MEV, Miner/Maximal Extractable Value)范畴。参与者包括:

独立交易机器人(MEV bots):扫描mempool并自动发起夹击序列。
矿工/验证者:可直接重排序或插入交易以获取MEV。
中继/私人交易通道(如Flashbots):绕过公有mempool,把交易直接发送给矿工或中继以避开被抢先。

Flashbots等服务旨在把MEV行为从公开抢先转向更可控的私下竞价,但也孕育出新的博弈:谁能出更高的MEV分成或更低的泄露风险?

受害面与成本分析

夹击对普通用户的影响并非只有手续费浪费:

滑点成本增大:短时间内的价格波动使用户以更差的价格成交。
失败率提高:用户为保护自己设置高滑点阈值,导致交易更容易失败或被卡在池中。
隐性收益被抽取:本应属于流动性提供者或交易者的短期收益被MEV机器人攫取。

从攻击者角度,夹击要能获利必须覆盖gas成本与出价竞赛的代价。随着gas价格波动和竞价激烈,执行成本也在上升。

应对策略:从个人到协议层面的防护

– 对个人用户:设置合适的滑点容忍度、分批拆单以降低单笔订单冲击、使用私有交易中继或直接通过钱包的暗池功能提交交易,从而减少在公有mempool中的暴露时间。
– 对协议设计者:引入批量/周期性清算(batch auctions)以降低交易可预测性,采用TWAP(时间加权平均价格)或更复杂的定价曲线,改良订单匹配逻辑以减少可被利用的瞬时套利空间。
– 基础设施层面:推广私有交易传递(如Flashbots relay)+透明的MEV收益分配机制,或者通过共识层改进(如可验证延迟函数、交易排序规则变更)来限制任意重排序的潜力。

监管与生态影响:夹击背后的制度问题

夹击暴露的并非单一技术漏洞,而是链上公开性、交易排序权与经济激励的交织。监管方向可能关注:

– 是否将部分MEV行径视为市场操纵并引入合规约束;
– 是否要求中继或矿池透明MEV分配机制;
– 如何平衡创新效率与普通用户保护。

不同司法区对去中心化市场的态度将影响未来工具和服务的发展。

结语:长期来看,攻防拉锯将如何演化

夹击和更广义的MEV现象来源于区块链的可见性和交易可控性。短期内,优化私有交易路径、改进协议设计和推出更公平的交易排序机制能缓解用户被夹击的风险。长期看,去中心化生态需要在透明与公平、效率与安全间达成新的平衡:既要鼓励流动性与创新,又要限制过度的价值抽取,让普通参与者在链上交易时不成为“被动的利润来源”。翻墙狗将继续关注这些技术、经济与制度层面的演变,为技术爱好者提供深入解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